《汕头大学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文化访谈录

凌学敏:当代摄影与文化之间

   期次:第419期      查看:133   

  黄恩恩(以下简称“黄”):老师,您 好。据了解,您涉足摄影这块领域时充 满着某种必然性和偶然性。回顾您丰富 精彩的摄影履历,您认为,摄影在台湾 是怎样一种发展状况?
  凌学敏(以下简称“凌”):我是缅甸 出生的,19岁到了台湾,就读于台北科 技大学电机系。第二学期知道有个摄影 社团,于是便参加了。学习摄影的基础 知识,后来慢慢迷上了它,也参加各类 比赛,还拿了奖。但渐渐发现不大满意 自己摄影方面的技术和手段等,感觉知 识不够用。这时刚好传来一个消息,中 央图书馆有老师免费教摄影,于是就兴 冲冲跑去学习了。90年代台湾的摄影由 于消息不灵通,摄影方面资讯匮乏。而 且当时摄影只是作为必修课程而隶属 于印刷系,还没有独立成一个学科。台 湾摄影界那个时候多半是业余的,也有 少数专业摄影,很多人纷纷跑到日本留 学去了。5、6个留学回来的老师成了海 归派,很了不起,是拥有教学资格的“学 院派”。国外的摄影艺术很抽象,我问他 们什么是摄影,他们也不跟你说,认为 你是不懂的。还有一个是沙龙摄影,这 是许多人热衷的一种交流形式。日本当 时流行唯美派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“糖水片”。
  黄:据了解您喜欢的台湾摄影大师 有阮义忠先生。他曾说过“用心的看,摄 影就是一门看的艺术、看的哲学”,对 此,您是怎么理解的?您觉得您的摄影 风格是什么?
  凌:我在台湾读书的时候,他在传 播学院教印刷系的摄影。当时想要跟他 学习,但一直没有机缘,感觉他是“高高 在上”的地位。所以只能从他的作品,包 括杂志摄影集等,慢慢理解他,了解摄 影为何物?什么是看的艺术?看的哲学? 摄影不是按快门。你为什么想要拍照? 这个点一定要理解到位。首先是你看 了,有想法了,才想拍的。
  黄:而不是拍完再看?
  凌:诶,很多人是相反的。为什么? 因为他没有成本,现代数码摄影降低了 技术和材料所需要的成本。那么,为什 么要看?对于我们摄影人来讲,就是拍 了一张照片,按了快门以后,那个画面 就消失掉了。日本人讲的就是“死亡了” “消失了”。而我们拍照就是很随意的。 到了数码时代,缺少了仪式感,没有了 仔细观察,没有了好好领悟,这就导致 照片没有了感情,没有了内涵。
  黄:心态不同,决定了质量不同。
  凌:对。德国某个品牌相机提倡以 后都不要相机后面的小屏幕。为什么? 方便摄影师们专心地来拍照。我们为什 么要看小屏幕?因为不自信。从日本摄 影的理念上讲,拍照就是记录下了某个 “死亡”瞬间,而这个瞬间也成为了永 恒,既然成为了永恒,怎样删减修补照 片也没什么意义了。所以,看好了再拍, 才能成就摄影本身的意义。
  黄:那么,您觉得您的摄影风格是 什么?
  凌:作为摄影工作者来说,如果偏 向一个风格,容易犯太感性的毛病,对 教学也不好,所以多元化是相当重要 的。日本的森山大道,是非常独特而另 类的艺术家,他可以什么都不用管,就 爱好风光摄影,别的人像摄影、广告摄 影、平面摄影等都通通不管。但摄影工 作者就不同,我们要有一定的综合性。
  黄:谈到日本摄影师,您在课堂给 学生引荐了森山大道、荒木经惟等大 师,您可以谈谈日本的摄影及其文化之 间的关系吗?
  凌:在相机工业领域上看,日本相 机出口是世界第一,其次是德国,再者 是法国、美国等。我看到了这点才选择 去日本留学的。另外,日本的摄影文化 是相当丰富的。日本的摄影教育也是非 常完善和厉害的,这是别的国家都无法 比的,比如成熟的摄影院系制度,专门 的摄影专科学院等。这些文化的发展除 了有赖于政府的推动以外,还有就是摄 影企业的捐资教学。日本很珍惜记录文 化。比如说3、5、7岁的小孩子由父母领 着,带去照相馆拍照的,拍照时要穿正 式的服装,非常庄重,在拍照过程中展 现出一种庄严的仪式感。到了18岁成年 礼的时候,也是需要拍的,因而照相馆 每年的11月到隔年的1月份都因为这个 隆重的仪式而大排长队。再者就是毕业 照,一样充满仪式感。所以,他们的摄影 是独一无二的,很多中国的历史照片都 在日本人的手上。
  黄:比如说留日青年鲁迅的照片。
  凌:日本人很早知道影像记录的意 义了。很多日本人拍了照片不是像我们 很多人那样马上摆出来展示的,像结婚 照、全家福都要挂在墙壁或者床头之类 的。他们会放到抽屉里,因为这是他们 的隐私,不一定马上看的,照片主要是 传给后人看的。记录就是这个意义。日 本的摄影师给人拍完照后是不能留底 的。还有就是他们保存照片十分完好。
  黄:他们保存在抽屉里的照片好像 是一部部历史。
  凌:是的,此外,他们会把照片收集 起来或者有机会就集结出书,而这些书 有些被博物馆收藏。谈到日本摄影大 师,我是他们的粉丝,学习他们的摄影 态度、欣赏他们的生活方式,但模仿不 了,因为太独特了。他们比的不是相机 好坏、不是经济基础。森山大道说,“我 一天拍了多少张,我一天走了多少公 里!”荒木经惟说,“我一年要出多少个 摄影集!”这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的。日 本摄影师比的不是技术,比的是精神。 我的摄影老师小林先生,他拍的一个专 题- DIGITALKITCHEN,早上的厨房 和他妻子,已经拍了超过10年了,还继 续在拍,每天拍完了就在个人网站上进 行分享。
  黄:做一件事不难,难的在于坚持 做同一件事。
  凌:很难的。这对于摄影师本身很 重要,在这个时代显得更重要了。日本 摄影文化教的就是这个东西,我学的也 是这个东西。什么叫摄影?有没有坚持 做一件事情?对我喜爱的事情,我坚持, 探索,保持发微博成了我的习惯了。
  黄:您对中国当代摄影现状有何见 解?
  凌:在微博微信之前,中国的摄影 界交流有时间地域局限。现在情况好 了,视野更加开阔了,最近5年国外很多 摄影作品资讯流传过来了。
  凌学敏:汕头大学新闻学院教师。 出生于缅甸,台湾籍旅日摄影师。毕业 于日本东京写真艺术学院,专修广告摄 影、数码写真艺术。作品多次获国际大 奖,主要有意大利文化摄影奖、东京都 第五届哈苏相机全国摄影比赛最优秀 奖、第六届九州上野彦马摄影比赛九州 产业大学奖、2008年广东省文学艺术界 摄影艺术类金奖。获尼康柯尼卡美乐达 等公司邀请,多次在东京举办个人影展 并在日本全国巡回展览。
  14文学研 黄恩恩

汕头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7478次访问,全刊已有1382679次访问